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学会动态

〖专家讲座预告〗城市气象观测与碳监测评估
时间:2025-10-22  关键词:  点击量:45

b4edc25b-077f-4061-81a5-670c56f7e75f.png

讲座主题

城市气象观测与碳监测评估

报告1:

李晓岚 研究员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报告题目:东北地区典型陆地生态系统CO2通量特征及模拟

报告2:

李丽光 研究员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报告题目:沈阳城市热环境研究进展


讲座时间

2025年10月22日(星期三)上午09:30-11:30


主持人

权维俊 研究员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副院长


特邀嘉宾

李晓岚博士,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长期致力于大气边界层与大气环境研究,在陆-气物质交换特征和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GR、AR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辽宁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才、中国气象局首批青年气象英才、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任《气象与环境学报》《气象与环境科学》等学术期刊常务编委、青年编委。


李丽光博士,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城市热环境、生态气象和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辽宁省科技攻关项目等10余项;起草辽宁省地方标准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发表第1作者论文30余篇;2009年入选中国气象局“青年新秀计划”;2013年至今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函评专家;2021—2026年被聘任为沈阳农业大学兼职教授;2024年入选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2024—2028年被聘任为气象期刊编辑与出版委员会委员。


报告内容

东北地区典型陆地生态系统CO2通量特征及模拟 东北地区典型陆地生态系统CO2通量特征及模拟:利用东北地区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如森林、农田、芦苇湿地)的涡动相关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数据,将中尺度天气模式与植被光合呼吸模型在线耦合(WRF-VPRM),研究了CO2通量演变特征及对大气CO2浓度的贡献,分析气象条件对CO2通量及其后续在大气中传输和扩散的影响,探讨植被光合呼吸模型(VPRM)模拟CO2通量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及改进方向。研究结果对于加深理解大气CO2浓度演变规律和机制提供帮助,为开展区域碳收支模拟和预测提供参考。


沈阳城市热环境研究进展 (1)以城市热环境研究为核心,利用LCZ分类体系,结合迎风面指数,揭示了沈阳城市建筑对风热的阻挡效应;建立了城市热岛源汇指数;提出了气象代表站的筛选方法。(2)以大气环境的生态效应研究为核心,建立了沈阳城市生态功能区划分方法;明确了不同生态功能区大气污染物特征;分析了沈阳近地层大气污染物垂直分布特征。(3)以城市热岛和污染岛研究为核心,分析了沈阳西南方向和东北方向的沈阳城市热岛强度和污染岛强度的时间变化,并探讨了城市热岛和污染岛与向下长波辐射之间的关系。4)最后介绍了辽宁省最大冻土深度的特征和影响因子。


会议直播

图片1.png

腾讯会议:296-965-988


主办单位

北京气象学会


支持单位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北京城市气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局城市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城市气象科技联盟、中国气象学会城市气象学专业委员会


首页

地址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