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2日下午,第三十期专家论坛“全面认识雷电的观测、机理和应用”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在腾讯会议、知乎和寇享学术等媒体平台上进行直播,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蒋如斌研究员、袁善锋和刘冬霞两位副研究员分别做《人工引发雷电——探测、机理及应用》《正地闪始发机制及其对上行闪电的触发作用》和《强对流天气系统中的闪电活动特征》专题报告。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肖现研究员主持了论坛交流。学会理事和会员、城市院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来自全国相关科研和业务单位人员和社会公众等1.1万人次参加交流。
蒋如斌研究员报告介绍了近年来围绕山东人工引雷实验开展的雷暴和雷电探测新技术研发,雷暴云内电荷和电场特征,雷电物理机理、化学效应、防护测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团队面向人工影响雷暴电环境开展的新型引雷技术探索。
袁善锋副研究员报告介绍了雷电高分辨率探测技术的发展,总结雷电放电过程的新认识和当前沿科学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1)高分辨率雷电成像定位技术,发展基于低频快天线的实时雷电三维定位和基于甚高频干涉仪的雷电通道成像探测方法以及北京雷电定位技术;(2)雷电发生发展特征研究,包括高建筑上行闪电始发机制与正地闪放电过程研究等。
刘冬霞副研究员报告介绍了不同类型雷暴演变过程中对流结构-粒子分布-云内电活动的演化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强对流天气系统中的电荷结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研究内容:(1)基于高精度闪电定位系统、雷达、地面电场、地面气象观测等综合观测,研究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系统中动力结构、微物理过程与闪电活动特征的关系;(2)基于雷暴云电耦合模式,揭示强对流天气系统中的起电过程、粒子荷电和电荷结构特征。(3)探讨气溶胶对强对流天气系统中起电、电荷结构和闪电活动的影响机制。
论坛嘉宾蒋如斌研究员,入选国家优青,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主要从事雷暴和雷电探测、雷电物理与雷电气象学研究,并致力于人工影响雷电的理论方法与科学技术探索。发表学术论文近90篇,获发明专利9项、软著5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目前担任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科学协会(IAMAS)青年委员会委员、IAMAS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学会理事,并任《Meteor. Atmos. Phys.》、《Fundamental Research》、《高原气象》等期刊编委/青年编委。
论坛嘉宾袁善锋副研究员,入选北京市科协2024-2026年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研究领域是雷电探测和雷电物理,曾获大气所科技创新贡献奖、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第十届亚太雷电会议APL2017青年学者奖,第四届大西洋无线电会议AT-RASC 2024青年学者奖、2021年度AGU杰出审稿人等荣誉。
论坛嘉宾刘冬霞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强对流天气和雷电气象。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着强对流天气动力-微物理-闪电活动机理和闪电活动的应用开展,基于长期的强对流天气综合协同观测实验,以多源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为研究手段,在强对流天气系统闪电活动规律、雷暴的电荷结构、气溶胶对云内起电和闪电活动的影响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视频回放:https://www.koushare.com/live/details/35057
首页
地址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