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学会动态

科学家精神进校园丨百米级预报进课堂
时间:2025-09-15  关键词:  点击量:12

从古至今,气象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古人通过观测星象、观察物候,确定季节、安排农耕、指导生产。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在气象科学技术史上有着灿烂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背后,凝聚着一代代气象人严谨求实、攻坚克难的探索精神,正是科学家精神的生动彰显。气象科技如何照进现实?日前,北京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北京气象学会青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潘昕浓在题为《气象逐梦人:解密风云密码》的报告中,为北京市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东关校区、三街校区的青少年揭晓答案。

W020250915339797284061.jpg


潘昕浓从气象起源讲到古代气象科技发展,她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带在场青少年走进奇妙的气象世界。如果把气象科技发展历程比喻成历史长河,那么参与其中的科学家就如同熠熠生辉的星辰,闪烁着智慧与创新的光芒。她深情讲述竺可桢等老一辈气象学家们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故事。竺可桢先生是我国近代地理学与气象学奠基者,开创了我国的气象教育事业,创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并组建早期中国区域气象观测网,开展物候观测、高空探测及天气预报等业务。潘昕浓讲述到,竺可桢先生在设备简陋、资料匮乏的年代,凭借严谨求实的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为我国气象事业奠基立业,他的故事给现场的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现场,潘昕浓还展示了首都气象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其中,“百米级、分钟级”天气预报不仅保障了北京冬奥会顺利举办,并在后续的气象防灾减灾与重大活动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离不开一辈辈科技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与科技实践。潘昕浓鼓励现场青少年始终铭记科学家精神,在故事中感受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在心里种下探索真理、科技报国的种子。 

北京市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教导处副主任陈晓冉表示,本次活动是推动“双减”政策落地、拓展素质教育途径的重要实践。此次活动为学生们搭建与科技工作者面对面交流的宝贵平台,有效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活动不仅普及了科学知识,更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科学的种子,传承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为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少年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活动是2025年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之一,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由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党校)主办,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扎实推进教育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推动北京市科协弘扬科学家精神课程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崇尚科学,热爱科学。活动得到了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北京气象学会、北京市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大力支持。

阅读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k_C46LE_klks92LEd31Fog 。


首页

地址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