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媒体播报

人民画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为北京中轴线古建保护出一份力”
时间:2023-03-01  关键词:  点击量:177

微信图片_20231122093655.png

“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为北京中轴线古建保护出一份力”

  北京气象学会从2022年开始举办“首都‘中轴线’历史文化与气候环境研学之旅”,在主题为“北京中轴线古建筑防雷探讨”的讲座上,北京市气象探测中心(北京市观象台)高级工程师李京校讲到:“自1420年故宫建成至2014年间的雷电灾害事故资料显示,有记录的雷击灾害有51起,雷电灾害都发生 在5-9月,主要集中在6-8月,其中8月最多;雷电灾害发生在故宫南部建筑的次数多于北部,发生在中轴线上的多于两侧,太和殿被雷击次数最多;遭雷击次数最多的部位是古建顶部的吻兽。”

  北京市气象部门统计分析表明,北京地区雷暴系统的主要移动路径之一为西山—八里庄—故宫—朝阳门—十八里店—宋家庄—百子湾—通州,从西北到东南,恰巧经过故宫;其次,建筑的高大、飞檐翘角的林立、部分建筑防雷装置的不完善(1957年前基本无防雷装置)是故宫易遭雷击的直接原因。

  “雷灾频次与雷电活动等致灾因子一般呈正相关,与人类、建筑和电子信息设备等承灾体的脆弱程度也相关,其中雷电活动又和气候、地理等孕灾环境有关。我们难以改变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但可以增强承灾体的抵抗性,如在故宫安装防雷装置,以减少或避免故宫发生雷击事故。”李京校说。

  随着科技的发展,《古建筑防雷工程技术规范》《古建筑防雷设计与安装》《文物建筑防雷技术规范》等国标、行标文件出台,为古建防雷保护提供了统一的标准。近些年随着安防设备、消防控制设备等电子设备的增多,古建单位逐渐重视针对感应雷击的防护,安装了相应的浪涌保护器、雷电预警装置,完善相应的电磁屏蔽措施等。李京校说:“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我们会利用好自身的专业知识,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为北京中轴线古建保护出一份力。”



首页

地址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