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主题
城市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交流系列二:温室气体与气溶胶的监测及其辐射效应研究
报告1:
戴铁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报告题目:卫星气溶胶资料同化及其对地表太阳辐射预报的影响研究
报告2:
韩鹏飞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报告题目:京津冀碳监测反演进展
戴铁,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现任中国气象局气象能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卫星气象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卫星资料同化和大气辐射传输机理研究,研制的同化系统在东京大学等机构获得广泛应用,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中国科学院对外合作重点项目1项。“支撑双碳需求的大规模化太阳能发电精准监测和预报系统”荣获2022年度“CAS 概念验证计划”专项奖。
韩鹏飞,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碳监测模拟、清单和碳去除研究。研发了中精度CO2和CH4测量仪,获得9项专利;组建了京津冀高密度监测网;从国家-省-市多尺度评估了碳排放。在BAMS, ACP, ERL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WMO/IG3IS世界气象组织全球温室气体综合信息系统科学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研讨会”共同发起人。获得山东省环境技术进步一等奖。研发的仪器设备和模型在北京、济南、郑州、福州等城市获得应用。
卫星气溶胶资料同化及其对地表太阳辐射预报的影响研究:卫星气溶胶资料同化是当前提升模式分析和预报精度的最有效手段,本报告将介绍基于全球和区域耦合化学模式发展的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高频气溶胶观测资料以及星载激光雷达气溶胶垂直观测资料四维局地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方法,量化不同卫星气溶胶观测资料同化对大气环境和地表太阳辐射分析和预报精度的影响。
京津冀碳监测反演进展:建立高时空分辨率的碳监测系统能够为双碳评估提供支持。自2017年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与国内多家单位合作,在京津冀构建了一套地空天碳监测系统(JJJ-CMS)。该系统包括:1)6个高精度基准站;2)100多个中精度站组成的观测网;3)多颗碳卫星;4)探空、无/有人机、走航车等移动观测;5)碳同化系统COLA,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监测系统。该系统观测到了CO2穹顶效应,北京城区浓度比区域背景浓度高10-20ppm,冬季高达20-60ppm;高密度网揭示了城市内部CO2空间分布及碳污同源性。应用COLA系统评估,2020年北京的CO2排放为1.17亿吨,接近省级清单的平均值,但远低于国际清单的平均值。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北京城市气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气象学会、城市气象科技联盟、中国气象学会城市气象学专业委员会
首页
地址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