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24日,“2025未来地球:科学与应用大会”在江西景德镇召开,大会主会场后,有30余场分会同期开展,为与会者搭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平台。
大会由“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未来地球计划”全球秘书中心(中国)、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江西省气象局、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等单位承办。大会以“未来地球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主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全球地球系统科学领域专家,150名优秀青年学者以及行业精英、相关企业代表共80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地球系统科学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机遇,为推进全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23日下午,北京气象学会副秘书长楚艳丽,在“未来地球:科学与公众传播”专场做口头报告《北京“中轴线”上的气象科技文化》,介绍了北京市气象局管理创新项目在中轴线气象文化发掘和传承中的工作进展和成效,参会专家表示这个工作内容富于创新,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新视角,并探讨未来合作空间。
24日下午,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副研究员杨扬,在“新型能源系统中气象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分会场做《睿图-风光(RMAPS-WIND)风能太阳能专业数值预报系统研发进展》口头报告,介绍了城市院研发的睿图-风光风能太阳能专业数值预报系统的技术研发、系统建设和应用等工作。并与清华大学、国家电网电科院、江西电网和中科院大气所的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据悉,未来地球计划(Future Earth,FE)是一项由国际科学理事会和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发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署等组织共同牵头组建的大型科学计划。“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Chines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Future Earth,简称CNC-FE)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领导组建,成员包括自然科学界顶级学者,同时吸纳工程、社会科学、媒体等领域专家,以及政府决策机构、企业等跨部门参与者,共计90余位委员。自2014年3月成立以来,CNC-FE积极推动利用国际资源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国应对全球变化挑战和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提供跨学科集成研究。
首页
地址
电话